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业务> 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促进> 典型做法

农村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之十:云南普洱打造电商直播基地 助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9县1区、103个乡镇、99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是普洱茶的发源地、茶马古道源头。享有“绿色氧吧”“世界茶源”“中国茶城”“中国咖啡之都”等美誉。普洱市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平台,培育电子商务产品供应链,推动电子商务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2021年,普洱市积极引进“普洱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和“快手普洱食品产业带直播基地”等直播平台,聚合市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品供应中心等资源,加快建设普洱茶电商直播基地,推动直播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实现直播销售8.2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2022年1-5月,实现直播销售6.19亿元,同比增长132%。

  一、紧扣实际需要,培育农村电商发展新业态

  (一)立足地方实际,找准农村电商发展突破口。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重要论述,按照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云南省实施抓产业链两端即种子端和电商端,实施两单三化即农业种子单、电商单和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的要求,基于普洱市场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小、散、弱”、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现状,决定抢抓直播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以此为突破口,逐步解决本地优质农特产品市场化难题,巩固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二)夯实示范成果,重点打造直播经济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市县电商直播基地和电商直播孵化中心,把直播基地建设纳入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二阶段和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项目,明确建设市县直播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强化本地直播人才的精准孵化,引进知名直播平台和直播团队,积极发挥原产地优势,培育场景化直播、厂家直播新模式,扎实推动直播电商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抢抓直播经济发展机遇。

  二、搭建服务平台,夯实直播经济发展基础

  (一)紧扣服务需求,持续提升直播经济发展潜力。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与抖音、阿里、快手、京东、饿了么等电商企业的合作,以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品供应链中心和电商直播基地为基础,建设集政务服务、营销推广、主体孵化、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仓储物流、产品展销、学术交流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普洱茶电商直播产业园,深化网络管理、市场监管、税务咨询等公共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量创新企业、人才不断聚集发展。已有超过100家各类企业、直播团队入驻直播基地,园区“1+1>2”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入驻园区企业在快递配送、包装物料、供应链整合、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费用大幅下降,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二)制定人才战略,实施直播千人培育计划。普洱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电商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等支持电商发展条件较差,本土电商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进难,电商实用性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普洱市于2021年开始实施“电商直播人才千人培育计划”,通过整合各类服务机构、本地高校等培训资源,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孵化1000名以上具有乡土特色的本地主播。该计划采用“3+30”“5+50”培训孵化模式,对学员集中培训3-5天,跟踪孵化30-50天,手把手进行全程指导,培养出了一批“村情熟、会宣传、善营销”的直播“土专家”。截至目前,共组织直播人才培训8865人次,培育主播800余人,年直播销售额达12万元以上的超过100人。

  三、围绕市场需求,探索直播供应链体系建设

  (一)注重市场细分工作,建设电商产品供应体系。紧扣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实际,采取“电商服务+主播团队+生产企业”运作方式,发挥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在产品开发、包装设计、营销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指导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网销产品,逐步建立契合直播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供应链体系,赋能普洱茶、小粒咖啡、石斛花卉、腊肉制品、花糯玉米、佤味牛皮等优质农特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二)发挥市场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2022年,为有效破解疫情期间传统产品线下销售困难的局面,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先后组织了“线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6.18促消费”直播活动,分别实现2400万元、1660万元、1190万元销售额。市电商直播基地促成“娜娜有机茶庄园”本土直播团队与传统茶业合作,为茶企进行了3场为时2小时的中高端品质普洱茶直播专场,现场销售均突破60万元,激发了广大传统生产企业的电商意识和直播热情,纷纷与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网货选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协议70多份,从主播培训、团队引进、开发产品、选品入驻、宣传推介、直播带货、培育营销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传统企业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型升级。

  四、立足地方实际,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一)市场倒逼生产,宁洱糯玉米产业蓬勃发展。宁洱县以“服务中心+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口感好、保质期长、包装食用方便的网红产品—“宁洱小花糯”玉米,通过短视频推送、电商直播、全网营销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精准营销,迅速走红全国市场。2020年,“宁洱小花糯”作为典型案例在央视13套新闻栏目播出,普洱农品汇食品有限公司(阿送哥小花糯)入驻阿里集团盒马集市,成为云南小糯玉米直供基地。在网络销售的推动下,短短2年时间,宁洱县糯玉米种植从无到有,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1万多亩,种植区域扩散到墨江等周边县,建成标准加工厂5家,每年线上线下销售量超过5000吨,销售额在7000万元以上,成为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实现增收,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

  (二)特色造就热销,腌牛皮触网形成新产业。“佤味腌牛皮”是本地佤族同胞珍爱的一道地方美食,经过腌制的牛皮,口味麻辣酸香,是比较小众的民族传统小吃。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基地)结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方案,从口味到品牌形象,全方位进行重新包装,挖掘市场“卖点”,在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进行精准营销。使味道独特的佤味腌牛皮迅速“燃爆”互联网,成为普洱市为数不多的“网红”产品,销售量从日均几十瓶增长到6000多瓶。2020年,全市“佤味牛皮”销售额达5800万元,2021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推动佤味牛皮的生产方式从传统手工制作升级为标准化加工,从而催生出了独特化、差异化明显的地方特色产业。目前,除原产地西盟县外,思茅区也建成数家佤味牛皮加工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电商产品供应链体系。

  (三)直播撬动销售,推动腊肉制品走出大山。普洱市优质的高原生态环境,滋生了磨黑香肠、小黄牛干巴、富邦腊肉、景东火腿、西盟冬瓜猪等特色腊肉制品,市直播基地孵化培育的美食主播以本地生态腊肉制品为契入点,在半年时间里累计完成销售1000多万元。实现了以美食直播带动多个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从而推动各县区传统肉制品加工生产根据市场需要,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转型升级道路。

  (四)营销模式升级,促进石斛产业换发新活力。近几年,作为“普洱三宝”的石斛市场销售困难,各县区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种植户收入连年下滑。2021年10月,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基地)在分析调研市场需求后,决定另辟蹊径,培育输送5名带货主播,以直播销售石斛绿植和花卉为突破口,与思茅区、宁洱县、镇沅县8家石斛种植大户合作,改变传统石斛批发零售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直播销售石斛绿植和花卉,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帮助种植户直接增收200万元。同时,积极培养当地种植户自主直播,带动全市石斛种植面积新增500 多亩,为普洱石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数字经济处根据地方提供材料整理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