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业务> 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促进> 研究咨询

日本第二次流通革命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为了在经济发展中保障“商流”的畅通,开展了以物流、信息流为对象的第二次流通革命。通过这次流通革命,日本完成了国内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融合,并成功打通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流通体系,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流通渠道网络。

  一、发展背景

  第二次流通革命的兴起与当时日本民众消费价值观的转变,国内折扣店、百元店兴起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一是日本民众消费价值观和购买方式的转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正处于第三消费社会①,民众消费特征表现为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消费者倾向于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的购物行为。90年代初,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国内经济出现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折。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市场萎缩,企业破产不断增加,民众的失业率也随之上升。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日本消费者的价值观和购买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人们普遍意识到不必要花费大量钱财购买高级商品,消费者开始青睐购买更加经济实惠的廉价商品。基于这一消费变化,厂家在生产商品时,也改掉了一贯的奢侈风格,产品制造向实用简朴和价格实惠的方向发展。
  二是廉价商店的发展及商品价格主导权的变化。由于国外低价商品的输入和国内廉价商店的出现,恰好迎合了消费者在经济不景气时低价需求的心理,因此百元店、折扣店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发展。这些廉价商店的发展,也成为日本第二次流通革命开始的直接原因。另外,在企业生产过剩、国内商品高价格体系瓦解等多方面影响下,零售商只有制定符合市场价格的商品售价才能将产品售卖出去,生产厂商已无法继续主导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体系开始从建值制②向公开价格制转变。
  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流通行业的改变。发达的信息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处理和传递大量的数据资料,例如搭建顾客消费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化技术为零售企业掌握顾客数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科学技术在流通领域的融合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为流通领域解决的问题愈加广泛,对流通效率的提升也更加显著。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面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价格实惠的产品和优质服务,还需要运用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化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越来越多日本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发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社会在消费、零售、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流通领域的再次变革,第二次流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二、流通革命目标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林周二称第二次流通革命是“关于交易的革命”,即流通不仅仅是介入商品流通过程的商业活动,还需包含所有的社会因素的形成过程以及谈判、契约与行为的过程[1]。因此,本次流通革命不仅只限于商业活动表面的变革,还体现价格体制再建和市场自由化等本质层面的全局性问题[2]。
  
三、流通变革特征
  第二次流通革命发生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成熟时期,流通变革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廉价商店和“生活中心”等零售新业态蓬勃发展。90年代以后,随着消费者低价需求越来越强,廉价商店开始迅速扩张发展,并采取多种低价促销策略吸引顾客,例如部分廉价商店推出会员制,成为会员的顾客可以享受更多的价格优惠;有的廉价店拓宽进货渠道,从国外采购价格更低廉的商品,以此保证低价促销成本。这些廉价商店通过以上各种方法达到“天天低价”的目标,由此吸引更多的消费顾客[3]。超市和百货商店为了保障固有的市场份额,也被迫进行业务调整,推出了以家庭为目标的“生活中心”新业态。该业态通过改变采购方法、扩大商圈、调整流通路线和物流等方式来达到吸引更广范围顾客的目标。廉价商店的崛起和“生活中心”新业态的发展促成了日本新的零售格局的形成。
  二是企业之间建立了产销同盟的新发展模式。“将生产者、物流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统一业务流程,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低价需求。”在这一思想趋势的引导下,日本企业出现了产销同盟的新发展模式。典型代表案例为佳斯克超市与花王在洗涤用品领域建立的自动配送系统。佳斯克超市和花王两家企业为解决产品采购和供应问题,合作尝试建立厂家自动供给方式。基于佳斯克超市POS系统③数据,两家公司合作建立了信息系统,花王根据该系统可以及时掌握超市洗涤用品的销售情况,然后利用地区配送中心将产品配送给佳斯克超市,由此佳斯克超市不再担心该商品出现断档的问题。这一操作流程的优势在于大大简化了企业的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了企业之间的流通效率。产销同盟的发展,促使日本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4]。
  三是以综合商社④为纽带的国际化流通市场逐步构建完成。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经济格局日趋加强,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政府希望尽快扭转国际流通市场困境,开始大力扶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综合商社。综合商社作为集贸易代理、物流、信息、综合组织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流通企业形态,通过遍及全球的信息网络和广泛的业务合作优势,以组织者的身份引导日本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推销商品,同时又加强国内稀缺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贸易[5]。这些举措推动了日本国际流通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日本国内商品的快速流通,使日本在流通变革中走向“综合商社”式发展道路,为日本建立国际化流通体系、打通国际流通市场开辟了新的路径[6]。
  四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流通体系得到全面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以高科技发展为先导的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率先完成了零售行业有关商品条形码和商店POS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POS机、信用卡系统开始在流通行业广泛应用[7]。在之后的发展中,日本逐步在物流、配送、定货、单品管理、顾客管理等环节也加强了信息化的建设。流通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之间利用网络系统就可以及时传递信息和共同作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成本费用。
  日本通过第二次流通革命的发展,成功地建立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流通体系,逐步成为流通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流通产业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明贵.浅析90年代以来日本“流通革命”的原因[J].现代日本经济,2003(02).
[2]王先庆.日本经济奇迹与流通革命[J].中国商界,2012(04).
[3]刘庆林,韩经纶.流通革命理论及其在日本流通业的验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01).
[4]王先庆.日本流通业的体系思维[J].中国商界,2012(05).
[5]王鹏.日本综合商社模式分析及其对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8).
[6]刘继媛,潘洪岩.日本综合商社的起源与发展[J].经济师,2008(07).
[7]钟萍.日本流通产业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1(14).

注释:
①第三消费社会:日本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里将日本消费社会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消费社会(1912-1941):西洋化与大城市倾向显著,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第二消费社会(1945-1974):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兴起;第三消费社会(1975-2004):消费的个人化趋势突显;第四消费社会(2005年至今):消费回归理性。
②建值制是指以生产商提出的希望价格为基准形成的价格机制。
③POS系统即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int of sale,简称POS),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④综合商社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类型,定义为以贸易为主导,集贸易、金融、信息、运输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跨国公司形式的组织载体。(该定义出自参考文献[4])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